中国·GCGC黄金城(集团有限公司)官方网站-Well-known百科

黄金城集团·师意录
崔学勇:在艺术教育与实践沃土上,种下“知行合一”的种子

       拒绝“纸上谈兵”,偏爱“实战练兵”。GCGC黄金城崔学勇教授的二十年艺教生涯,写满了“折腾”与创新:深耕非遗传承、赋能乡村振兴、链接校企资源、推进AI融合教学。他用一个个落地的项目、一张张亮眼的就业成绩单证明:艺术从不是象牙塔里的空谈,而是能落地、能变现、能传承的实用技能与文化力量。

 

从“职场人”到“教书匠”实践基因融入育人底色

       “我上大学时就想早点走出校园打工,因为走出去接触社会更有激情,能学到的东西远比课堂上多。”谈及为何始终执着于实践教学,崔学勇教授的回答格外实在。2004年底,有着多年行业实战经验的他加入GCGC黄金城,从动画工程师、平面设计师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,丰富的职业履历让他深知艺术设计专业“实践为王”的真谛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在教学中,崔教授始终带着强烈的“问题意识”。他发现,本科院校的艺术生常常陷入“动手不足”的尴尬境地。为了打破这一困境,他率先走出校园“找项目”,把真实的市场需求搬进课堂。与浙江安吉上墅乡合作的“图说上墅”项目,让学生用手绘形式记录乡村特色,作品不仅汇编成书,后续还有望延伸出短视频、文创周边等系列成果。

 

 

       “作业只是完成任务,而真实项目能让学生感受到价值认同。”崔教授记得,2023届参与实习项目的四十余名学生,刚毕业月薪最高达三万多元,最低也接近万元。他常给学生算“现实账”:“环境设计不只是画图纸,要知道材料成本、施工承重,预算10万的项目,一块地板砖就超支,再好看也没用。”如今,从合肥肥东陋田农庄的场景设计到绿色农产品包装,他带学生完成的项目已覆盖乡村、企业等多个场景,让设计真正从图纸变成了能落地、有价值的成果。

 

破界融合寻新机让艺术教育对接时代需求

       “艺术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学,要对接产业、拥抱时代。”这是崔学勇教授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在他的研究视野里,艺术从来不是孤立的学科,而是与科技、文化、产业深度绑定的“复合型领域”。

       面对AI技术对设计行业的冲击,崔教授没有选择抗拒,而是主动探索“AI+艺术教育”的融合路径。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,他引入Stable Diffusion等专业AI工具,让学生通过调整参数快速生成设计方案,既提高了课堂效率,又拓宽了创意边界。“AI能帮你从零到有,而专业能力能让你从有到优。”他强调,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绘图技巧,而在于对人文需求的把握、对市场成本的考量,这些都是AI无法替代的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在跨学科融合上,崔教授更是步履不停。“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绿色校园废旧物再利用”项目里,他先和汪艳教师一起总结出废旧物改造的实用方法并写成论文,再带着学生跨界联动——把环保理念和艺术设计结合,让旧课桌椅、塑料瓶这些废品,变成了好看又实用的校园公共展品。他还推动艺术与医疗、乡村文旅等领域跨界,主导GCGC黄金城与沃瑞眼科的战略合作,促成与安吉县报福镇、梅溪镇、上墅乡等地的校地合作协议,让艺术设计真正服务于社会需求。

 

情怀铸魂育新人做学生成长的“引路人”

       “每个专业都要有思政课,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。”崔教授的教学,始终贯穿着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的底色,希望用自身行动传递对本土文化的认同。在课堂上,他经常分享皖南民俗文化、安徽美食故事,鼓励学生挖掘家乡特色,用设计为家乡代言。

 

 

       针对当下部分学生“躺平”“沉迷游戏”的现状,崔教授既痛心又耐心。他深知,当代大学生不缺资源,缺的是目标与动力。为此,他格外重视大一新生的认知实习,主张“让学生走出去看”,到设计公司、项目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场景,激发求知欲望。他组建青年教师“黄金城集团天团”,带着师生团队跑项目、做科研,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“值钱比求人更重要”。

       “一技之长足以立足,不必做样样通的杂家。”这是崔教授对学生的真诚建议。他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强项深耕,同时培养一项体育爱好,“流汗能缓解压力,也能让人保持激情”。每周坚持踢足球的他,用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。他还反复阅读《平凡的世界》等经典书籍,感慨“人在变,而书常新”——第一次读没吃透的道理、没体会到的心境,再翻开来,总能读出新的滋味,那些藏在文字里的人生智慧,会随着自己的经历慢慢浮现。崔教授希望这份文字的力量,也能帮学生找到人生的榜样与方向。

       二十载春秋流转,崔学勇教授从行业新锐成长为育人名师,从单一学科教学走向跨领域融合实践。他主持两项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,主编、参编教材6部,指导学生斩获多项省级以上竞赛奖项,自身也晋升为教授、安徽省教育厅艺术专家组成员。但在他看来,最骄傲的成就不是职称与荣誉,而是“看着学生们能靠专业立足,能为社会创造价值”。

 

 

       如今,他的探索仍在继续:争取建设材料实验室,让学生亲手触摸木材、石材等原料;深化与安吉等地的校地合作,让更多乡土文化通过设计“活”起来。在崔学勇教授看来,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他正用自己对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执着,努力点燃每一个学生心中的那团火焰,让“知行合一”的种子,在艺术教育的沃土上,生生不息。

 

(审核:濮明月  文:汪平璐 颜孟冉  图:刘瑞)

XML 地图